北京时间:

透过香港万花筒看彩色“山果”

2017-12-28 14:51
来源:今日香港

香港画家胡蓉11月在香港艺术中心举行《万花筒》系列画展。
 

  “山果是什么?”在香港艺术中心11月举行的《万花筒》系列画展前,很多参观者带著这样的疑问。一幅幅画看过来,明快色调的山野中,被称为“山果”的孩子们姿態活泼,双眸清澈。一瞬间,问题仿佛便有了答案。

  作画者、香港画家胡蓉给出了她的解释,山果便是“山中的果实”,是她对中国留守儿童意向的概括,他们生於大山,长於乡间,怀抱著对未来的期许,展现著乡村的生命力。

  “这些孩子的生活虽然用城市的角度来看,似乎是不尽人意。但真正接近他们你会发现,朴素的外表下有丰富的內心世界。”胡蓉说,“他们虽然过著简单的生活,但对生活充满热爱。我希望能通过画笔將其向公眾展现出来。”

  生在北京的胡蓉,从小在湖南跟隨美术老师学画画,而后就读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她於上世纪80年代末赴美国深造,学成归国,在港定居。时代的变迁,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在胡蓉的经歷中得以积淀,也挥洒於她的画作中。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变化翻天覆地,我可以说是其中的亲歷者。”胡蓉认为,在经歷著飞速和巨大变革的当今社会,矛盾和反差是永恒的主题。而中国社会巨大变革所產生的6000多万留守儿童则是当代现实故事中,集复杂情感、內心渴望和单调的农村生活於一身的缩影。

  身为女性,胡蓉对孩子有天然的亲近。“万花筒”则是胡蓉透视社会的视角。为了观察留守儿童,她深入大山了解这个人群的生活,在春运火车站捕捉和记录孩子们的神態。“任何一个普通的观察者,通过万花筒来实验不同的反射角度,都不难发现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的多样性,远不象社会学家们所想象的单一同质。”

  这也是她此次作品展名称“万花筒”的来歷。胡蓉说,社会上往往认为留守儿童们的世界枯燥、孤独、悲惨,但若从孩子们的视角,却可能得到不同的结论。他们眼中的世界丰富多彩,有愉悦,也有痛苦;有失望,也有希望。

  “就像这幅画,”她手指一幅作品说,蓝色是天空,绿色是草地,棕色是草垛,灰色是围墙,每一个顏色有自己的意义。在抽象的背景前,“山果”们置身现实与梦想之间,满是对爱的渴望和对美好未来的嚮往。

  香港东站画廊负责人梁淑娟评价该系列作品时说,作者以艺术的手段参与到中国当下现实的社会学层面的探討,递出深刻的人文关怀。而“万花筒”的色彩变幻被转化为一种创作意向,將晦暗的现实与內心的纯凈和光芒运用色彩生成一种奇妙的对比关係。

  实际上,真切地刻画与关註中国普通人群的面貌与生活,正是胡蓉长久以来所坚持的。她曾在香港、上海、北京、马来西亚、美国及欧洲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主题却往往都聚焦於此。胡蓉说,每一个国家的艺术家都会把自己的文化和歷史註入作品,而中国正是自己思想生长的土壤。繁华的香港作为中国最国际化城市,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

  现在,胡蓉依然不时去內地採风,而所见所闻时常给她新的体悟。有一次她到留守儿童的学校,看到孩子们作画,质朴的画面上是妈妈那劳动者特有的粗糙双手。胡蓉她意识到,艺术不仅仅是艺术家表达的方式,也给了孩子们展现视角和抒发內心情感的出口。为鼓励他们,胡蓉特地买了书本、画笔,画板,提供给学校的孩子们。

  隨著社会发展,中国留守儿童人群也逐渐得到人们更多的关註,每年都有不少人投身乡村支教,近距离感受孩子们的喜怒哀乐,並身体力行地提供帮助,这让胡蓉感到尤为欣慰。

  胡蓉说,自己现在依然沈浸这一艺术主题,未来会继续围绕它进行创作,用艺术语言把孩子们的喜怒哀乐、理想和现实展现出来。“希望可以做得越来越极致,让更多香港人看到多彩而真实的‘山果’。”

[责任编辑:小鱼]
网友评论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相关机构 - 版权声明 - 法律声明 - 今日香港中国内地广告价目表 - 网上订报

联系电话: (香港)852-2564 0778 (国内)86-755-83517043 86-755-83517877

今日香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