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电 据香港《商报》报道,房屋署辖下苏屋邨正进行重建工程,当中屋邨的第一期重建计划已完成,第二期计划预计明年中落成。重建后苏屋邨合共可提供近7000个单位,可供约2万人入住。房屋署副署长(发展及建筑)冯宜萱昨表示,重建项目保留了多个屋邨原有特色,包括“苏屋三宝”等集体回忆。
白屋仔燕子亭及金漆门牌
苏屋邨於60年代起落成,由於建筑物老化,政府在2012年开始分两期清拆及重建。目前,苏屋邨重建工程仍在进行中,当中第一期重建计划的6座大厦,已於去年9月开始入伙,提供约2900个单位;其余的8座及2层商场仍在兴建中,单位楼高26至40层,预计2018年中落成,并可於该年第三季入伙。重建后苏屋邨合共可提供6985个单位,供约2万个在公屋轮候册的市民入住。
冯宜萱介绍指,房署在重建时特意保留了“苏屋三宝”旧建筑,即“白屋仔”、“燕子亭”及金漆大门牌。“白屋仔”又称火水屋,当年“白屋仔”用作储存及售卖火水之用,而火水正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燃料,未来將改作零售餐饮设施,目前正进行招租。
而“燕子亭”则是弧形设计的凉亭,1983年本港画师麦荣在凉亭的大型壁画绘上全邨景貌。復修后,房署再特意邀请麦荣为壁画重新上色,并保留原有图案。金漆大门牌则以黑牌金字印“苏屋邨”3字,將在二期重置。
建11条行人桥10座电梯塔
除保留了“苏屋三宝”,房署亦將前屋恏办事处活化为邮政局,其旁边一棵由英国皇室雅丽珊郡主在1961年访港时种下的“公主树”(樱桃树)亦获保留。此外,昔日的枫林楼则拆建为两层高的展览厅,展出昔日旧屋邨生活情况。另外,由於屋邨保留依山而建的特色,故各大厦平台亦以行人天桥、自动扶梯及电梯连接。全邨总共有11条行人天桥及10座电梯塔,屋邨绿化率达27%,保留树木超过200棵。
冯宜萱指出,苏屋邨整个项目花费约50亿元重建,即每个单位成本约80万元。重建后的苏屋邨將继续沿用旧有大厦名称,包括绿柳楼、樱桃楼、茶花楼、荷花楼、百合楼、杜鹃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