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超乎市场预期。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此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经济政策推动下的供给收缩,以及全球总需求的持续回暖。今年下半年由政策调控带来的需求变化将会使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趋势受到考验。
与周期关系不大
近一个月,大宗商品价格涨势明显。根据中国流通产业网公布的最新数据,7月份,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为121.86点,比上月上升3.6点,涨幅为3%。
“此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与以往不太一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刘煜辉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轮上涨与经济周期因素关联不大。市场认为的“新周期”,其实就是“老故事”,只是被人为地插上了“新周期”的标签。他表示,周期对应的是需求端,从物量的角度看,无论是企业的库存、产能还是资本支出,都是相对稳定的,也就是说经济的总需求并未出现扩张态势,是相对稳定的,只是名义值变化非常明显。
刘煜辉说,边际显著增强的上游供给收缩和相对顽强的货币信用扩张驱动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当前货币信用扩张达到高位。6月份的货币乘数是5.37,差不多是现在中国整个商业金融体系货币信用创造的极限。在真实经济活跃度不高,但货币信用量较大,却没有对应的东西的情况下,货币只能更多地在存量资产和流转环节去驱动价格。
新时代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与周期并无关系,它是在市场出清、供给收缩及需求回暖的影响下,经过2011年至2015年长时间下降之后的反弹回升。
潘向东称,从2011年开始,由于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尤其是对中国经济大幅下滑的担忧,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下跌,至2015年主要品种价格都跌去一半以上。但随着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开始复苏,中国经济企稳,2016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回升。“现在大宗商品已经度过了最低迷的时期,尽管上行的道路可能还会充满曲折。”
供需两端驱动
供给收缩、需求回暖推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
“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既受供给端产能压缩的影响,也有需求端回暖的因素。”潘向东表示,落后产能的淘汰和环保监管的加强进一步促进了钢铁煤炭等行业的产能集中,刺激相关商品价格上涨。但全球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的改善对价格的影响更为重要。“因为大宗商品价格的形成机制更多地是在全球范围起作用,各品种价格的波动需要看全球范围内的供求关系变化,比如由于全球原油供应充裕,原油价格仍在低位徘徊。”
刘煜辉认为,全球总需求持续回暖推动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比如最近铜价上涨,直接原因就在于当下热火朝天的美国房地产市场。”就国内而言,总需求正处于维稳状态。经济总量的名义值虽然有明显的上涨,但背后是价格上涨的作用,实际的增速其实是稳定的状态。在供给方面,随着国家“三去一降一补”相关政策的不断推进,环保监管的力度不断加大,强力的行政手段在短时间内将高污染低效率的落后产能淘汰,使得供给出现明显收缩。
齐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国内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拉动需求回暖是此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基建投资的加大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肯定是有推动作用的。另外,目前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和面积还在不断增加,这一预期的存在也对大宗商品价格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上涨趋势或难持续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态势是否能持续?李迅雷表示,由于2011年下半年至2015年年底大宗商品价格长时间下降带来的反弹作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情况在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保持。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如美国、日本、欧洲都在复苏,也有利于大宗商品价格的稳定。“但要注意的是,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致的需求量增长的情况难以长时间保持,这将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大宗商品价格产生影响。”李迅雷说,此外,也要考虑投机性因素的存在。
在刘煜辉看来,本轮由供给收缩驱动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会迎来需求端拐点的考验。下半年,将面临信用收缩、总需求下降的大概率事件;最近地方政府出台的一些房地产调控政策,也会导致房地产市场降温压力在下半年显现。这些会对总需求带来影响。因此,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升的状态不可持续,未来可能会逐步稳定。
潘向东认为,大宗商品价格短期的快速上涨是对未来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的一种修正,考虑到上涨的幅度和速度,这种预期的变化已经在很大程度在价格上予以体现,预计未来几个月涨势会有所放缓,市场将在震荡中寻找新的短期均衡。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受近期环保、限产等政策以及市场上关于“经济新周期”强势归来言论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但这种上涨无法经受住需求的检验,未来一段时间,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终将回归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