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电 又是丽江,又是欺客。“双11”央视曝光了丽江两家客栈网络刷单欺诈消费者。农家小院硬写成“高档型客栈”,道路泥泞、位置蹩脚,却登记为“靠近古城中心”;更可气的是游客反映夜晚蚊子多,还被客栈前台调侃“蚊子是养的宠物,熏死了要赔的,100块钱一只”……
儘管有“史上最严”的整顿,但顽皮的丽江始终屡教不改。丽江久治不愈的“旅游病”愈演愈烈,甚至一次比一次离谱。“刷单”客栈,只是丽江接连被曝的乱象里最新一斑。早些时候,丽江古城 “女游客被打”以及“改委托宾馆、酒店代征古城维护费”等事件就频频被媒体曝光。
口水汹涌,人流依旧熙攘。游客和收入不降反增,印象越来越差,这正是丽江和眾多旅游景区最现实的写照。就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丽江市共接待超百万海內外游客,增长四成;实现旅游收入13.1亿元,增长近五成。
肆无忌惮的话语背后,是市场无意撑腰。巨量財富造就了丽江的繁荣,也造就了丽江的傲慢。丽江旅游业已经成为丽江经济的品牌和底气,坐拥自然禀赋的丽江似乎並不害怕几场激烈的舆论危机。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丽江旅游业成为当地的支柱產业。统计数据显示,1995年,旅游总收入在丽江GDP中的占比不足两成;到2008年时增加到七成以上。最近几年,旅游业的收入早已超越GDP,成为丽江当仁不让的第一產业。2016年,丽江旅游业总收入已经相当於丽江市GDP的接近2倍。
与源源不断的財富相比,在损害游客的事件发生后,当地有责部门的乱象整治工作常常补救到位,预防不足。出了问题,重拳出击之后时常重拿轻放,新的问题出现又循环往复。在治理乱象的问题上,丽江从未改变被动的角色。
清理、排查、整顿、处罚等常规手段,不管其力度有多大,都不是游客最想要的结果。与规範相匹配的监管、执法也要同频同步。无论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爭法》,还是云南省的“22条新规”,都是法治的依据。关键是如何让眼睛“不容沙子”,让法治监管到位,把问题解决在游客来之前。
丽江成了客流的丽江,也成了资本的丽江,惟独不再是丽江的丽江。在一个没有市场的地方形成了硕大的市场,政府、商户、当地人和外地游客经歷草莽“横衝直撞”,在失去秩序与重建规则之间苦苦胶著,也在拼命寻找一座旅游城市的制度生命力与法律张力。
不要成为下一个丽江,“不走心”的整改只会徒有其表。如何让市场既不乱,又不死?丽江背后,市场与法治城市正一起苦苦寻求答案。